4月17日,由东茅岭街道妇联、年丰巷社区妇联、年丰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东茅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举办的“向阳花”行动专题讲座在清华源幼儿园顺利开展。活动特邀清华大学出版社签约作家、湖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专委理事、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闫玉兰老师担任主讲,以《父母多陪伴,幼儿好性格》为主题,为数十名位家长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家庭教育盛宴。
闫玉兰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脑科学知识指出,点明3-6岁对孩子大脑发育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意义。此阶段,丰富互动能促使脑神经元快速连接,而低质量陪伴会让孩子专注力和好奇心受损。她着重强调父亲陪伴不可或缺,其特质是母亲陪伴难以替代的,通过正反案例,警示家长关注陪伴情绪管理与质量。
在习惯培养方面,她引用叶圣陶名言,将习惯划分为生活、学习、社交三类。她提议家长用“书包整理比赛”等趣味活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每周半天书店共读”等方式守护孩子学习兴趣;借助“费斯汀格法则”,提醒家长管理情绪,为孩子树立社交榜样。
针对幼小衔接问题,她依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维度给出建议,突出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6岁脑瘫女孩豆豆坚持练习走路”为实例,阐述挫折教育和抗逆力培养的价值。建议家长让孩子参与劳动、遵守公共规则,助力孩子建立任务和集体意识。同时告诫家长,幼小衔接应避免过度知识灌输,要依靠高质量陪伴和习惯培养,为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筑牢根基。
此外,闫玉兰老师提出“父母活成一束光,教育才有底气”的观点,结合自家登上央视《实话实说》的家庭故事,分享“继母用爱融化继女”的经历,诠释“温暖、执着、引领”的教育真谛,引发家长对家庭关系经营的思考。现场家长纷纷表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落地方法,尤其是习惯培养的‘一致性、持续性、趣味性’黄金法则,让人茅塞顿开。”
一审:莫流洁
二审:尹萍
三审:吴鹏翔
来源:岳阳楼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思全
编辑:周可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